2015年11月8日 星期日

閱讀小王子電影


          我其實不喜歡小王子,在我的映象中,是一本不知道有趣在哪,也看不懂的書。令我困擾的事,所有人,尤其大人,都覺得小王子深具意義,是一本難得的經典。而我總認為這本書被過度吹捧了,直到在偶然的情況下看了小王子的電影版,我才用另一個角度去看這個故事。我認為這部電影做得很成功的是重製,並拉近童話和現實的距離,尤其適合在成長中的我們,使用的譬喻和畫風都十分精確吸引人。

          在看電影前,我以為裡面的老人是老的小王子,劇情類似福爾摩斯先生,重新定義小王子的意義與角色,因為這兩個故事主角都有被神化的傾向,好像甚麼都懂,永遠都這麼聰明,看事情都是如此清晰,沒什麼困難與猶豫。但我很快就知道劇情不是這樣發展的,編劇利用不同的手法重製並且拉近和觀眾的距離。


         首先是使用的題材,主角是一個小女孩,面對升學的壓力,他已不知如何玩耍,覺得讀童話是浪費時間,似乎提前「長大」,成熟的能夠讀艱難的書,希望能夠達到媽媽的期待,一反我們認為小孩子就是天真爛漫,能夠很容易看出大人的不對勁。而這也非常符合台灣現代的經驗,我自己也是循著社會以及老師的期待,以讀書為依歸,以前的我學過跳舞、鋼琴、繪畫、古箏、琵琶,全都是我認為有趣的事,也玩得很開心,但上了國中,我認為念書是唯一能夠保障自己前途的事,其他都是次重要,便把這些都捨棄了,覺得自己這樣是成熟懂事。因此這樣的題材對我們這個世代來說,是十分貼近而能產生共鳴的,讓我們不覺得童話只發生在書裡。 而媽媽用磁鐵標明女主角每分每秒要做些甚麼,也實體化我們面對前途以及對未來的焦慮所產生的壓力。後來媽媽將交朋友畫成一個磁鐵,並把它排在後面,也表示沒有時間給朋友,重要性也不高。



          直到小女孩遇見隔壁的老飛行員,聽了小王子的故事後,深深受到吸引。但我覺得這個情節是假的,仍是小朋友的女主角,怎麼看得出小王子這本書的諷刺和隱喻呢? 我之後問好幾位同學,都說他們還小的時候也覺得小王子就是一本大人說的經典,被逼著看,也沒什麼特別的。而當我在電影院又再次回顧原作的情節時,突然懂了! 了解那些在各自星球上獨自點燈、愛慕虛榮的人、計算金錢的人以及國王。覺得他們特別可笑,自己也特別可笑。以前的我不懂有甚麼好頓悟的,這些人本來就可笑,而現在經歷的事情越來越多,擔心的事漸漸變多,也常受到權力、虛榮的誘惑,因此我懂了。在畫風方面,在童話中,就使用紙雕似的畫風,而現實則是常見的3d動畫,區分了現實和童話。這樣的區分也在後面的情節被打破,試圖突破童話只存在在書本的界線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後來小女孩對小王子的存在感到懷疑,也是一種對於理想、夢想的質疑。因為老飛行員的關係,小女孩飛去找小王子,卻發現小王子竟然長大了,這很有趣,他指出童話也有現實面,會迷失,會改變,並不如我們所想的夢幻簡單,有洞察力的人也有可能忘記,喪失原本的感受力。點出看完童話後的質疑與恐懼,我們認為現實不是這麼簡單,我們害怕自己長大後會受各種現實的價值影響而迷失。編劇在這裡告訴我們,沒錯,連小王子也被工作綁住,對自己沒有自信,飽受社會嘲笑,所有的星球都被資本家收編。而這時的畫風也轉為3D動畫,暗示這裡是現實世界,不是童話。但當小王子記起,並向資本家大聲的說:「我是小王子!」的時候,我然覺得很感動,在長大的過程中,漸漸被灌輸甚麼是好的、什麼是不好的,很在乎別人的眼光,也逐漸變得膽小恐懼。對於自己是誰、想要做甚麼夢感到困惑與焦慮。這本該是本能就知道,不需要懷疑的事。最後小王子變回紙雕版,和3D版的女主角手牽手,隱喻童話也能進入真實。
    最後我們知道,做恐怖的不是長大,而是遺忘,遺忘自己的無懼,被自己的貪婪和害怕蒙蔽,常會被物質收買,忘記這些肉眼看不見的重要價值。最後,送大家一句我很喜歡的名言。

沙漠之所以美麗是因為在看不見的地方藏著一口井;星星之所以美麗,因為有一朵人們看不見的花」

其實也就是這麼簡單,有著愛你的人,世界並不孤獨,也無須貪求。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