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次的創作可以說是一種自己與自己的對話,是心靈深度的語言。但透過展覽的方式,要很赤裸、直接的讓觀者深入你的心,進而引發共振,一直是我創作的目的。因此,創作者的現場性,我覺得很重要,觀者的立即反饋與情緒,是唯有你在當下可以立即感受到的,進而為你的創作留下很深刻的痕跡。
因為我的恐懼來自於母親的疼痛,導致我想要愛情卻害怕婚姻、喜歡待在家卻怕變成家庭主婦、看不慣髒亂卻害怕做家事,這一切讓我有一股強勁的衝動,非探究至深淵不可。唯有先了解恐懼的淵源,才有辦法著手改變。《假如我們什麼都不怕》裡提到,這世界上真的沒有誰能天不怕地不怕,但是說穿了,人走到一個地步時許多怕與不怕都回重新再定義:是習慣、是延伸、是手段、甚至變成了樂觀的意義。怕,不單單只是一個猜想或是負面的思考。
因此,當我的恐懼曠散至他人身上時,會使他者在片刻間找到歸屬,因而消弭心中孤獨的意象。同時,當我與愈多人分享自己走不出來的過程,就會驅使我愈往外走一小步。就像蘇菲卡爾,當她敘述掏空自己的故事,或是在別人的痛苦面前相對減輕了自己的痛苦,三個月後她因此就痊癒了。但,我要的不是我自己痊癒了,而是更多他人的參與,從我的母親身上,渴望打破家醜不能外揚的刻板印象,讓更多人了解這不是個特例,而是共有的社會現象。在我和觀者聊天的過程當中,我印證了多年的疑慮,許多女性觀者都不約而同的攤開心中的疤痕與我比對,以下紀錄她們留給我其中一部分的話。
Alfa:
當我看到你跟媽媽坐在沙發上的畫面,莫名好感動啊!
那是多麼美~
(後來有個朋友因為看到那個畫面 然後在你們走後就進來耶)
My friend says she like your 創作 the most!
溫暖中又卻充滿力量,而我看了好感動,暖暖的、苦苦的。
(您的文筆也太好了 專欄就給您寫了吧哈哈)
我很佩服你能這麼清析正視自己吧!我某方面還無法。
我也喜歡無疼痛之書的整個編排方式,謝謝你!
你們的創作給我們了很溫暖的聖誕節真的!
彥齊:
佩玲的家庭故事很精彩!
不知為何勾起了我自己家裡的各種回憶,超棒的工作坊!
在家裡看我爸這樣,我就會告訴自己我不能嫁給這種男人。但有種很容易重蹈覆轍的感覺,就不是小孩都和爸媽很像,所以我也很怕和我媽一樣做了愚蠢的決定。
Sophey:
展覽很好看!而且看完真的很療癒,你的作品真的很有意義。
感覺不只是跟自己對話,也很充分地跟觀眾對話,挖出了我內心很深的部分。
我覺得我的家的故事也很複雜,有新的再跟你說。
記於2015/12/25母親來看展:
母親哭了
還未走入展間
眼框已經泛紅
我心一揪
母親一直強調的真實性
我擔心但也清楚創作本身的意義
領她進入
我換了個說法
告訴她我們這一代兒女的擔憂
女兒害怕未來變成自己的媽媽
嫁給像自己父親的老公
是有療癒到來觀看的人的,我說。
她淚已經打轉了一圈半了
我盡量用中性的詞彙去講述這一整個家的故事
很多家庭裡有一些事是只有母親才會做的
像是燙衣服、蒐集發票與塑膠袋
母親一直很在乎我呈現的家是否美麗
卻忽略了自己的內心才是最重要的
她翻著那本書很仔細很仔細的看
好像很就沒有那麼專心的看一本書了
緊張的氛圍佈滿她的指尖
我小心翼翼地說:其實從過去就可以觀察到兩個人的個性與對另一半的期待
我媽問:那你覺得現在呢?
我說:爸爸好像成功了,妳變了好多
媽說:成功改造我了嗎?
我:摁,但其實妳是可以改變的。
我鼓勵著她一直到最後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