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8月8日 星期六

日常生活的觀察:那些不在分類裡的女人和男人們啊


  當這個社會看似逐漸步向讓普天下的女性地位,可以和一般男性平起平坐時(想當然爾,現實還沒到平起平坐的地步)。在大眾客觀認定的美之前,我們仍舊對於身分裡的既定印象仍舊根深蒂固。尤其我們最愛使用標籤和分類,將相當複雜的人類加以簡化,好讓我們的大腦對這些物件更易於解讀與詮釋。「簡化」就變成刻板印象難以在這現實世界中難以擺脫的超大窠臼了。

  在網站「女人迷」當中,專欄作者  KangHao Fan 曾對運動賽事裡的性別刻板印象提出他的分析。在不同種類的球類運動當中,並非所有的球類運動印象裡皆以男性佔上風,例如重視技巧與靈活度的排球運動,在大眾印象當中,女性為從事此運動的多數;因此,當男性進入排球領域時,被父權體制束縛的男性形象便會被陰柔的排球場域所轉化。被陽剛、強壯、肌肉等詞彙收編的男性與在排球場上的女人對決,便出現與其他體育場域一樣,「理所當然」的必須贏過女生。過度凸顯性別印象裡的一方,無論是二元的男女分別,都遺漏的少數不在這分類之下的性別族群:陰柔的男性與陽剛的女性。

Photo Credit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ntuvolleyallstar?fref=ts

  在大眾印象當中,普遍生理的力量差異(生理男性的力氣比女性大)建構了體育運動場域裡對性別判定的認知。像是在台灣引以為傲的舉重領域裡,力量常被引伸為性別分類的一種依據。尤其進入這一類場域的女性,常會被貼上「中性」、「不男不女」的標籤。為了回歸社會對性別的普遍認知,進一步在體育項目的頒獎典禮當中(例如體委會每年舉辦的運動菁英獎),透過媒體傳播,這些女運動員透過社會認定的裝扮表現刻板的「女性陰柔特質」。

國手許淑淨於仁川亞運舉重項目破世界紀錄
Photo Credit: 自由時報

  當「做自己」在這個世代成為一種相當盛行的流行口號時;實踐做自己的案例其實依舊稀少,簡化後的印象仍是社會群體認識一個人的主要依據。那些不在媒體分類裡的「女人」和「男人」其實在日常生活當中佔為多數,然而我們卻總是將媒體投射出來的性別印象誤認作大眾的普遍認知。我們該如何破除這個過度簡化的社會習慣呢?因為非性別弱勢的大家總是躲在角落裡沉默不語呢。


參考連結/
運動場上的性別歧視:男人打排球很娘?攻擊女生不要臉啦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